混加其它药物:利用内吸性药剂以及触杀性药剂混用以及互补型药剂混配施用,从而延后病虫抗药性。
利用有效低浓度:喷药时,尽量从说明书有效低浓度开始使用。
混加增效剂:喷药时,可添加增效剂来增强防治效果,从而减少喷药次数。
更换类型:更换不同类型的药剂,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。
一、怎么防止蔬菜病虫产生抗药
1、混加其他药物:如内吸性药剂与触杀性药剂一起混用后,病虫对内吸性药剂产生抗药性的时间就会大大延后;互补型混配施用也能使病虫抗药性延后,防效显着提高。如多菌灵与乙霉威相混施用,对多菌灵有抗药性的灰霉菌用乙霉威能杀灭,而对乙霉威有抗药性的可由多菌灵杀灭。这样混用后病菌对多菌灵和乙霉威的抗药性就显着下降。
2、利用有效低浓度:一种药的施用要从有效低浓度开始,而不宜任意提高浓度。菜农应从说明书的有效低浓度用起,也可经试验后降低施用浓度,使施用药量更少。只要效果好,就应大胆降低施用浓度。如有的农药建议浓度为600倍,试验证实1000倍时防效依然优异,就应从1000倍用起。
3、混加增效剂:混加增效剂是减缓农药抗药性的有效方法,药没多用,次数也没增加,效果却特别好,病虫的抗药性就难非常快产生了。也可加入增加黏着性、渗透渗出性,改变pH值的餐洗剂、中性洗衣粉、矿物油、食醋等,这些都可作为替换品使用。
4、更换类型:更换不同种类的是解决病虫抗药性的,可立即改变防效差的局面。类型不同,杀虫的原理就不同,一经换用便可显着提高防效。
二、诱发蔬菜病虫害的原因
1、自然因素
蔬菜种植期间,环境温度、湿度、光照和营养等条件出现异常时,作物容易感染病虫害,例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时,都会引起危害,雨季充盈时期,空气湿度过高细菌滋生,缺乏光照会生长不良。
2、人为因素
除了自然因素以外,蔬菜种植时管理粗放也会导致病虫害多发,没有及时水肥补充营养,中耕除草不当,田间杂草丛生为害虫提供了温床,采收不当造成蔬菜受伤,切口感染虫害入侵等。
3、病原体入侵
蔬菜的种植地块没有经过消毒处理,残留了细菌和害虫虫卵,种植后会通过根系传染病菌,染病后病菌从内部开始侵蚀,使植株从内部开始传染,底下害虫也会侵蚀茎干和枝叶,病害严重时整株死亡。
4、抗逆性差
蔬菜生长期间染病的几率大小主要与自身的抗逆性有关,通常病虫害的高发期在子叶期和真叶发育不完全,此时作物的根系没有完全生长,内部的养分经过生长的大量消耗,抗逆性减弱遭受侵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