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烂铃的原因主要是夏季降雨多,湿度大,促进了病菌的繁殖和传播。
梅花烂铃还可能是由于棉花生长中期多云天气导致光照不足,棉株组织幼嫩,易受病菌侵染。
梅花烂铃也可能是由于棉田密度过大,导致通风透光不良,利于病菌繁殖和侵染。
一、棉花烂铃的原因
1、一是夏季降雨较多,棉田湿度较大,有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。
2、二是棉花生长中期多云天气较多,光照偏少,棉株组织幼嫩,有利于病菌浸染。
3、三是棉田密度过大,田间通风透光不良,为病菌繁殖和浸染提供了有利条件。四是施用氮肥过多,氮磷钾比例失调,棉花抗病性降低。
二、棉花烂铃的防治方式
1、一是及时整治打杈。对于密度过大的棉田,拔除空棵、去掉空枝、打去下部老叶,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。
2、二是推株并垄。对于行距小、封垄早的棉田,把棉株轻轻向两边推,隔一行,推一行,使地面见光,降低土壤湿度。
3、三是摘除烂铃。发现烂铃及时摘除,带出田外用浓度为1%的乙烯利溶液浸泡一分钟,捞出晾晒,剥出棉花。既可降低棉花损失,又可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蔓延。
4、四是雨后排涝,避免田间积水。
5、五是药剂防治。对有烂铃可能的棉田用1:1:200的波尔多液喷药保护。在发病初期用50%多菌灵800倍液或69%安克锰锌900倍液喷雾防治,每隔7-10天喷一次,连喷2-3次。喷药部位主要是棉株中下部。
三、棉花花铃期的管理技术
1、施好花铃肥
(1)对开花较早、旱象严重的棉田,要结合浇水施好花铃肥。花铃肥应在初花期早施,这样有助于多结铃。对肥力好、长势旺的棉田,可在植株下部坐住一两个大铃时施肥。
(2)花铃肥要重施,通常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,底施磷、钾肥不足的可适当补施。花铃肥要深施,以雨后沟施在10厘米以下。盖顶肥有防早衰、防脱落、多结铃、增铃重的作用,盖顶肥要不要追施要根据地力、棉株长势而定。对肥力足,有后劲,棉株长势壮的晚熟棉田和盐碱地、黏土地,应少施或不施盖顶肥,以防贪青晚熟;对棉株长势弱的沙性地、棉株有早衰趋势的棉田,要早施、多施。
(3)盖顶肥一般亩施尿素3-5公斤,通常在7月底8月初追施。花铃期的中后期,棉花根系吸收肥水的能力逐渐减弱,往往因为养分供应不足,造成早衰。叶面喷肥可使养分得到有效补充,对增加铃重、避免早衰有显着效果。有早衰征兆的棉田可喷施2%的尿素水+0.5%磷酸二氢钾溶液,通常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喷施2-3次。
2、浇好花铃水
当土壤持水量降至70%以下,或棉株生长缓慢,红茎迅速上升,叶色暗绿,中午棉株顶部叶片轻微蔫萎下垂时,表明棉田缺水,应及时浇水。
3、打好花铃枝
(1)对开花过早的棉田,结合整枝可将7月5日前的早花及幼铃去掉,有利防早衰、防烂铃。
(2)打顶时间要因地制宜,一般7月20日左右为宜;长势弱、行距宽的可适当提前,长势强、密度小、可推迟到 7月25日 ;免整枝栽培的打顶时间应提前到7月15日,主茎顶、叶枝顶应一次打完、打彻底。
4、化控花铃期
(1)通常高产田,在盛蕾期化控的基础上,进入花铃期要根据棉花长势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化控,这时因为气温高、湿度大,棉株生长旺盛,每次间隔时间根据气候和棉田长势而定,通常间隔10-15天,亩用缩节安1-3克,着力喷棉株顶部和果枝顶部。
(2)一次化控,宜在打顶后7-10天,顶部果枝长出3个果节时进行,这时枝叶已老化,用量要增加,一般亩用缩节安3-5克。
5、防治病虫害
花铃期的虫害主要有盲椿象、伏蚜、棉铃虫、蓟马,病害主要有黄萎病、枯萎病、轮纹病、红叶茎枯病、铃疫病等,应及时搞好测报,及时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