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苗:叶片中等绿色。
播种期:适期早播,一般在4月20日~30日。
精量播种:行距为66cm和10cm的宽窄行距、株距9.0~11.0cm,一般留苗18万株/hm2为宜。
该品种符合内蒙古自治区棉花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
一、蒙棉6号棉花品种基本信息
1、审定编号:蒙审棉2024003号。
2、作物名称:棉花。
3、品种名称:蒙棉6号。
4、申请者: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。
5、育种者: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。
6、品种来源:酒棉10号×新陆中42号。
7、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内蒙古自治区棉花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等西部区域≥10℃活动积温在2900℃以上地区种植。
二、特征特性
1、幼苗:叶片中等绿色。
2、植株:植株圆柱形,半紧凑,株高为82.1 cm。
3、主茎红绿色,绒毛少。
4、叶枝少,一般无赘芽。
5、茎杆较硬,果枝始节较高,开花早,叶量少,适合机采。
6、花冠黄色,花药中等黄色。
7、果枝:Ⅰ-Ⅱ型果枝,长度较长,与主茎夹角中等,果枝始节4.8节,始果枝高度20.8 cm。
8、叶:掌形叶,中等大小,中浅绿色,色素腺体数量少。
9、叶背中脉茸毛少。
10、苞叶粗,中等大小。
11、铃:棉铃卵形。
12、铃中等大小,铃柄中等长,铃尖凸起弱。
13、铃面粗糙,吐絮畅,含絮力适中。
14、单株结铃 6.6 个,单铃重4.6克。
15、衣分40.90 %。
16、种子:种子呈梨形,短绒密度中等、灰色。
17、生育期:120.7天,霜前花率为98.14%。
18、品质:2021-2023年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,纤维品质平均为: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.7㎜,断裂比强度29.5 cN/tex,马克隆值4.6,伸长率6.8 %,整齐度指数86.1 %。
19、抗性:2023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抗枯黄萎病鉴定,抗枯萎病HR(病指10.7),耐黄萎病T(病指27.8)。
三、栽培技术要点
1、播种期:适期早播,一般在4月20日~ 30日。
2、精量播种:行距为66cm和10 cm的宽窄行距、株距9.0~11.0 cm,一般留苗18万株/hm2为宜。
3、水肥一体,平衡施肥:基肥以磷酸二铵、硫酸钾或氯化钾为主,追肥以尿素为主,随水追肥,每水滴施尿素15 kg/hm2~60 kg/hm2,最后1 水或2 水,停止滴肥。
4、6月上中旬开始滴水,生育期灌水量3750 m3/hm2~4500 m3/hm2,间隔5~7 天,灌水次数为10~12 次,8月20日左右结束灌水。
5、化学调控:及时进行缩节胺化控、化学打顶、脱叶催熟等化学调控,不误农时。
四、产量表现
1、2021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棉花品种自主试验早熟组第一年区域试验,籽棉产量平均为400.53 kg/亩,比对照增产14.75 %,皮棉产量为154.41kg/亩,比对照增产12.64 %,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5点5 增,增产点比例100.0%。
2、生育期平均为121.8天,比对照早1.2天,霜前花率98.29%。
3、田间未见病虫害发生。
4、2022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棉花品种自主试验早熟组第二年区域试验,籽棉产量平均为328.50 kg/亩,比对照增产11.22 %,皮棉产量为130.73 kg/亩,比对照增产10.51 %,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5点5 增,增产点比例 100.0 %。
5、生育期平均为122天,比对照早2.2天,霜前花率 95.95 %。
6、田间未见病虫害发生。
7、2023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棉花品种自主试验早熟组生产试验,籽棉产量平均为423.72 kg/亩,比对照增产17.57 %,皮棉产量为180.76 kg/亩,比对照增产14.30 %,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5点5 增,增产点比例 100.0 %。
8、生育期平均为119.4天亩,比对照早3.4天,霜前花率 99.15 %。
9、田间未见病虫害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