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中耕除草:栽种后10-15天需中耕松土一次,后续每15-30天除草一次。10月份后,中耕松土时要浅锄。冬季、雨后和霜冻不宜除草。
2、间苗补苗:苗期时,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。间苗后观察田间情况,及时补苗。
3、追肥:种植前施足基肥,于7月份、8月份、11月份分别追肥一次。
4、浇灌:栽种后需浇灌定根水以保湿,入夏后以及干旱时及时浇水,雨季及时排水。

一、麦冬怎么管理
1、中耕除草
(1)麦冬植株矮小,田间易滋生杂草,抢占肥力和生长空间,会影响到麦冬的生长,所以一定要做好田间除草工作,应该做到田间无草,以免产生草荒。
(2)在栽种后10-15天后,必须中耕松土一次,促进根系生长,以后每月或隔半月除草一次,促进幼苗早分蘖、多发根。
(3)而到了10月之后,中耕松土时要浅锄,以免伤害到根须,而冬季的杂草较少,可以适当的少除草或不除,在雨后和霜冻气候不宜除草,以免土壤板结,影响到根系或块茎生长膨大。

2、间苗补苗
(1)在苗期时,幼苗生长到一定程度时,要及时的间苗,保持植株间的株行距,防止植株过于茂密而导致田间郁闭。间苗可以增加田间通透性,可结合中耕除草一起进行,而间苗时要注意,去除掉老、弱、病、虫苗,留取壮苗。
(2)在间苗后的一段时间,要经常观察田间情况,一旦发现有死苗现象时,要及时补苗,以免造成缺苗,影响产量。

3、追肥
(1)麦冬的生长期较长,对于的肥力需求较大,除了在种植前施足基肥外,还有根据植株的长势及时追肥,这样才可以获得高产。
(2)合理追肥时麦冬增产的关键,追肥时要氮磷钾肥合理配合,偏施氮肥,植株易徒长,土壤易板结,偏施磷钾肥,叶片短而发黄,极易枯死。
(3)通常每年要追肥3-4次,首次在7月,每亩追施人畜粪水2000-2500公斤、饼肥50公斤;第二次在8月,每亩追施粪水2500-3000公斤、饼肥80公斤;第三次在11月,每亩追施粪水3000公斤、加饼肥和过磷酸钙各50公斤,促进块茎膨大。

4、浇灌
(1)麦冬性喜湿润的环境,在生长时需水量较多,在栽种后要及时浇灌定根水,以保持土壤湿润,促进幼苗早抽新根。
(2)在入夏后,气温逐渐升高,蒸发量加大,这时要及时浇水,补充水分,另外在干旱时期也要及时浇水,促进根系生长。在雨季降水量大,要及时将田间的积水排掉,以免诱发病害或造成烂根现象,影响到产量。

二、麦冬的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方法
1、黑斑病
(1)黑斑病主要是4月份开始发病,尤其在阴雨季节发病更重,发病初期叶片开始发黄,并逐渐向叶片基部蔓延,产生各种颜色的不规则病斑,直至叶片开始慢慢枯萎,影响植株生长。它的病原体较为顽强,可抗低温越冬,并在来年成为新的病原体。
(2)防治方式:选取生长强健、抗病力强的品种种植,种植前对土壤和种子进行消毒处理,最大化的从源头将病菌消灭,发现病害及时将病叶清除,集中烧毁,用波尔多液或多菌灵喷洒消菌。

2、根线虫
(1)根线虫从名字就可得知,它危害的是麦冬的根部,它的体形较小,危害植株根部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结,这些根结又会生长出毛根,这些毛根末端又会再次被根线虫侵染,形成小的根结,就这样慢慢的蔓延整个根部,影响植株生长。
(2)防治方式:忌连坐,最好实行轮作方式,但轮作做好和本科作物轮作,尽可能不要与其他作物轮作,否则适得其反。选取健康、无病害的种苗种植,栽种时将老根剪除,这样可以避免携带虫,对种植土壤进行消毒灭虫处理后在栽种。

3、蝼蛄
(1)蝼蛄主要危害幼苗,它的成虫和幼虫都能危害植株,以啃食苗根为食,常常将幼苗根部啃食干净,导致植株枯死,它多在夜间活动,有趋光性和趋粪性。
(2)防治方法:种植前结合翻土,将辛硫磷乳油稀释后喷洒土壤,再将药土翻入土中,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杀死虫卵。在植株生长期时,用辛硫磷颗粒剂或甲基异硫磷颗粒剂混合细土,均匀的撒在土壤上。


